首页 资讯 正文

突发:两架俄战机被击中

体育正文 3 0

突发:两架俄战机被击中

突发:两架俄战机被击中

浙江诸暨姑娘詹春珮从小生活在浦阳江畔。儿时的她,并不知道家门口的这条“小河”,终将汇入钱塘江,奔流(bēnliú)入海(rùhǎi)。 就像她也(yě)从未预料,多年以后(hòu)的(de)自己也将“奔流入海”——作为我国(wǒguó)(wǒguó)首艘五千吨级大型巡航救助执法船“海巡01”的轮船长,守东海、巡南海、越赤道,航迹年均可绕地球一圈。这位90后“海上花木兰”也成为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,先后参与过马航MH370客机失联搜寻(sōuxún)、“桑吉”轮燃爆应急处置等20多起海上重大救助任务,并于今年4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。 勇气:女孩“出征(chūzhēng)”,没有什么不可以 诸暨(zhūjì)是(shì)西施故里,更是名副其实(míngfùqíshí)的“将军县”。 詹春珮说,她(tā)的堂哥堂姐中,有人做警察,也有人当海军。潜移默化地,街坊邻里都觉得,即便是女孩,顶着风浪冲锋陷阵,也并没有“舍不得”。兴许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,高中时,她隐隐感觉(gǎnjué)有一股热血在心头涌动,“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”。 她(tā)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(zhuānyè)。大四时,全班第一次来到“海巡01号”参观,东海海巡执法总队副(fù)总队长、“海巡01”轮首位船长姜龙就一下记住了这个果敢的姑娘。“我问(wèn)有没有人想乘坐救生艇下水感受一下,近百名学员里,只有她一个人举起了手。” 2013年,詹春珮大学毕业后,进入上海海事局。姜龙也成了她的(de)带教师父。事实很快(hěnkuài)证明(zhèngmíng)了姜龙的眼光——2014年3月8日,马航MH370客机失联,“海巡(hǎixún)01”轮作为中方舰队指挥船疾驰(jíchí)南印度洋。初出茅庐的詹春珮主动请缨。在历时216天2万余海里的搜救过程中,“海巡01”轮打捞搜寻和排除疑似漂浮物百余件。作为当时唯一的女见习三副,每天坚持完成8小时航行班(bān)任务。 “限制女性(nǚxìng)的(de)不是(shì)航海,是观念。”詹春(zhānchūn)珮常说,不试试,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。她笑(xiào)言,师父姜龙是“海上圣体”,天生(tiānshēng)从(cóng)不晕船。自己不行,和绝大部分普通人一样,只能靠“硬扛”,连着晕啊吐(tǔ)啊一个多月,每天吐近10次,才渐渐适应了海上生活,。从见习三副到三副、二副、大副、再到船长(chuánzhǎng),经历一次次培训和考试,10年,几乎是一名航海“小白”成长为一船(yīchuán)之长的最短年限。詹春珮做到了。2025年,她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性别平等表扬信,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性。但是,她并不太愿意别人在“船长”前面加个“女”字。詹春珮说,有人觉得,女性天生不够果断,甚至传统观念中认为,女性上船不够“吉利”,如今,作为中国航海院校校外辅导员和巾帼导师,她呼吁航运公司关注航海类专业(zhuānyè)女大学生的从业优势和需求,为她们打开通往海洋的大门。在她的努力下,先后有10余名(yúmíng)水上专业毕业的女性来到“海巡01”轮(lún)实习。 静气:0.2海里内(nèi)消灭险情 很长一段时间内(nèi),詹春珮的电脑上贴着(tiēzhe)两字字:静气。“遇到事情多、事情复杂的时候,越是不能慌。” 2018年1月(yuè)6日,满载11万吨凝析油的(de)“桑吉”轮在东海(dōnghǎi)发生碰撞后燃爆。在海上运输(hǎishàngyùnshū)中发生凝析油泄漏燃爆属于世界首次,事发点79海里外就是我国的东海油气田。休假中的詹春珮接到指令(zhǐlìng),立刻起航(qǐháng)赶赴事发水域。现场火光冲天,作为二副,詹春珮在船长的指导下(xià)火线穿行、抵近难船,协调中日韩应急处置力量,指挥38个救助单元开展救援工作,为登上遇险船舶搜寻失联船员和船舶“黑匣子”创造了条件。 “那船就在(zài)你旁边,为了灭火,最近的(de)时候可能只有400米,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。有可能你操纵不好的话,它就会在风和(hé)浪的作用下,把这条船直接压过去……可以说(shuō)整船人的性命都交付在她手里。那时候我就感叹,她能如此沉稳,非常厉害。”作为多年同窗好友和团队“战友”、东海海巡执法总队巡航管理科副科长王富超回忆,言语中(zhōng)充满敬佩。历经117天(tiān),“桑吉”轮燃爆事故被稳妥处置,打破了西方专家对东海将发生前所未有生态灾难的建模预测(yùcè),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水上(shuǐshàng)治理力。 锐气:创新(chuàngxīn)工作室写就“中国方案” 如今,“海巡01”承担着多重责任,用詹春珮的话说,“110”“120”“119”的活,都干(gàn)一点(yìdiǎn)。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,她带领团队聚焦远海监管与海上搜救(sōujiù)技术瓶颈,取得(qǔde)多项突破性成果,显著提升我国海上应急响应能力。 在搜救技术领域,团队首创基于AMRD和北斗通信技术的海上落水人员漂流标,通过(tōngguò)精准模拟(mónǐ)落水者漂流轨迹,结合实时水文气象数据动态定位目标,将远海搜救成功率提升至新高度(gāodù)。 针对航行安全痛点,团队牵头制定了海上风电场(fēngdiànchǎng)、海洋牧场等新型设施周边水域的智能预警技术规范,研发的渔网自动语音播报系统,通过自动识别渔船位置并向(xiàng)商船发送多语种避碰(bìpèng)警示(jǐngshì),为防范商渔船碰撞提供“中国方案”,成果已在长三角水域试点推广。 在医疗救援(jiùyuán)体系构建中,工作室联合同济医院打造“海陆一(yī)体化创伤急救体系”,通过无人机协同搜寻与远程医疗系统融合(rónghé),实现海上伤病员实时诊断与急救指导,打通救援“最后一海里(hǎilǐ)”,为群众水上安全应急救助铺设“快车道”。 在国务院新闻(xīnwén)办公室不久前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,詹春珮讲起(qǐ)这样一个故事——当时,她刚刚任职三副,11月底(yuèdǐ)的一天,一条(yītiáo)渔船扣翻。第一轮探测下来,没有发现任何(rènhé)生命迹象,这时候距离船舶失事20小时。但是,在准备撤出的时候,她放心不下,便决定(juédìng)带领团队再试一试。水手长带着简陋的设备,继续跳上船底,前后敲击(qiāojī)核查,从船头到船尾,通过大声敲击、呼喊,唤醒了舱内唯一一名幸存者。上海(shànghǎi)救助局潜水员立刻下水探摸(tànmō),最终救出了这名幸存者。此时,他已经在黑暗的海水里被困了整整36个小时,而没多久之后,这条船就彻底沉没了。 “一丝希望、百倍努力,在这样一次行动中,让我切实看到了(le)坚守的力量,我们多做一次努力,可能就多挽救一条(yītiáo)生命,甚至一个家庭。这种对于生命的敬畏和责任的坚守,支撑(zhīchēng)我更好地工作。”詹春珮(pèi)说。 来源:新民晚报 作者:陆梓华(lùzǐhuá)
突发:两架俄战机被击中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