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这家医院有一群为生命“弯腰”和“托举”的人
长沙这家医院有一群为生命“弯腰”和“托举”的人
长沙这家医院有一群为生命“弯腰”和“托举”的人长沙(chángshā)晚报掌上长沙6月10日讯(全媒体记者(jìzhě) 杨蔚然 通讯员 朱文青)这两日,在长沙市中心医院(南华大学(nánhuádàxué)附属长沙中心医院)院前急救微信群里,大家都在纷纷点赞一位叫“波哥”的人。
波哥是120急救(jíjiù)车(jíjiùchē)驾驶员。6月7日下午,刚刚出车回来的院前急救中心蔡莹医生,马上在院前急救微信群里上传了(le)两张照片:急救车驾驶员波哥背着八旬老人下楼(lóu)。而就在当天,波哥还把一名体重超过自己15公斤、全身水肿严重的尿毒症(zhèng)患者(huànzhě),从5楼背下来,再转移到120急救车上。而他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,痛得厉害的时候,只能戴着腰托上班。他说:“这份职业就是这样,同事们和我一样,遇到特殊病人就会蹲下来背人,争分夺秒(zhēngfēnduómiǎo)赶时间。”
面对比自己重了15公斤的(de)患者,波哥背人下楼送医
6月7日当班的急救医生周作人介绍,当天天气异常闷热,温度达36℃,长沙市中心医院(zhōngxīnyīyuàn)院前急救中心接到(jiēdào)了多起呼叫,她和护士邱敏、驾驶员(jiàshǐyuán)波哥一共出了7趟车。
“上午接诊的一位八旬娭(āi)毑,家中(jiāzhōng)只有老伴(lǎobàn),子女都不在(zài)身边,检查发现老人呼吸困难、血氧饱和度低、口唇发绀、全身(quánshēn)乏力,必须马上医治。”周作人介绍,老人住在老旧的楼梯房5楼,不但没有电梯,而且楼道狭窄,担架都无法通过,波哥马上蹲下身,让医生护士扶着娭毑趴到他背上,谨慎地一台阶、一台阶下楼,稳稳地(wěnwěndì)将娭毑背到了楼下,再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。家属非常感激。
下午(xiàwǔ)3时,家住雨花区(yǔhuāqū)的(de)一名尿毒症男患者(huànzhě),到了做透析的时间,却因双下肢(shuāngxiàzhī)无力,住在没有电梯的楼梯房无法下楼,只能求助于(qiúzhùyú)120急救中心。院前急救人员赶到(gǎndào)后,发现患者全身水肿,双下肢无力,无法行走,家中陪伴的儿子体型瘦小,根本背不动父亲。面对比自己重了15公斤的患者,波哥毫不犹豫地蹲下来,在其他人的帮助下,将患者安全地从5楼背下楼,再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接受(jiēshòu)透析。此时,波哥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,他顾不上擦汗,因为下一个出车任务又来了……
“这名背下楼的(de)患者55岁,患尿毒症(niàodúzhèng)两年多了,一直在接受规律的血液透析(tòuxī)。”长沙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治医师雷容介绍,近段时间(duànshíjiān)天气高温、高湿,患者没有严格控制入水量,一直感到双下肢无力,到了做透析这天,已经完全无法下楼,入院时脚肿得像大(dà)馒头一样,被诊断为心衰、糖尿病(tángniàobìng)、高血压,幸亏大哥及时把他送过来接受透析,目前患者病情稳定。
为(wèi)生命“弯腰”和“托举”,带给患者希望和温暖
波哥名叫苏波,今年(nián)(nián)51岁。2003年进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担任救护车驾驶员,2019年调至长沙市中心医院急救站点工作。
在急救岗位工作(gōngzuò)23年来,苏波积极参加院前急救的各类培训和学习(xuéxí),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。2021年作为长沙市中心医院急救站点的参赛队员,他(tā)和队友们一起,获得长沙市院前急救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(yōuyìchéngjì)。
“很(hěn)多次出车,没有电梯,没有多余的等待时间,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,波哥始终冲在最前线(qiánxiàn)!”周作人医生介绍说。
“‘我来背(bèi)!’这是出车时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,医务人员总是躬下(gōngxià)身子熟练地蹲在病人(bìngrén)身前,让病人靠稳在他们的背上……”蔡莹医生说,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背起病人,谁都不说累。
“其实我只是其中的一员,罗海文、杨(yáng)天宏、章家豪、彭奇彪等医生(yīshēng),还有驾驶员刘加良、秦浩、黎宇峰、陈豪等,他们都因长期抬担架、背(bèi)病人引发腰肌劳损、腰椎间盘突出症,但从(cóng)没有人退缩过。”苏波说。
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(yīxuékē)副主任袁锋介绍,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站自(zì)2019年运转以来,由最开始的两台车出诊,增加至目前的6台车,有中心分站、东山急救点(diǎn)、洞井急救点、同升急救点、跳马急救点5个急救站点运行。“他们是一群平凡却闪耀着光(guāng)辉的人,没有豪言壮语却‘背(bèi)’起病人(bìngrén)的安全,托举的是在患者危急时刻出现的那一束充满希望、最温暖的光!”
长沙(chángshā)晚报掌上长沙6月10日讯(全媒体记者(jìzhě) 杨蔚然 通讯员 朱文青)这两日,在长沙市中心医院(南华大学(nánhuádàxué)附属长沙中心医院)院前急救微信群里,大家都在纷纷点赞一位叫“波哥”的人。
波哥是120急救(jíjiù)车(jíjiùchē)驾驶员。6月7日下午,刚刚出车回来的院前急救中心蔡莹医生,马上在院前急救微信群里上传了(le)两张照片:急救车驾驶员波哥背着八旬老人下楼(lóu)。而就在当天,波哥还把一名体重超过自己15公斤、全身水肿严重的尿毒症(zhèng)患者(huànzhě),从5楼背下来,再转移到120急救车上。而他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,痛得厉害的时候,只能戴着腰托上班。他说:“这份职业就是这样,同事们和我一样,遇到特殊病人就会蹲下来背人,争分夺秒(zhēngfēnduómiǎo)赶时间。”
面对比自己重了15公斤的(de)患者,波哥背人下楼送医
6月7日当班的急救医生周作人介绍,当天天气异常闷热,温度达36℃,长沙市中心医院(zhōngxīnyīyuàn)院前急救中心接到(jiēdào)了多起呼叫,她和护士邱敏、驾驶员(jiàshǐyuán)波哥一共出了7趟车。
“上午接诊的一位八旬娭(āi)毑,家中(jiāzhōng)只有老伴(lǎobàn),子女都不在(zài)身边,检查发现老人呼吸困难、血氧饱和度低、口唇发绀、全身(quánshēn)乏力,必须马上医治。”周作人介绍,老人住在老旧的楼梯房5楼,不但没有电梯,而且楼道狭窄,担架都无法通过,波哥马上蹲下身,让医生护士扶着娭毑趴到他背上,谨慎地一台阶、一台阶下楼,稳稳地(wěnwěndì)将娭毑背到了楼下,再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。家属非常感激。
下午(xiàwǔ)3时,家住雨花区(yǔhuāqū)的(de)一名尿毒症男患者(huànzhě),到了做透析的时间,却因双下肢(shuāngxiàzhī)无力,住在没有电梯的楼梯房无法下楼,只能求助于(qiúzhùyú)120急救中心。院前急救人员赶到(gǎndào)后,发现患者全身水肿,双下肢无力,无法行走,家中陪伴的儿子体型瘦小,根本背不动父亲。面对比自己重了15公斤的患者,波哥毫不犹豫地蹲下来,在其他人的帮助下,将患者安全地从5楼背下楼,再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接受(jiēshòu)透析。此时,波哥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,他顾不上擦汗,因为下一个出车任务又来了……
“这名背下楼的(de)患者55岁,患尿毒症(niàodúzhèng)两年多了,一直在接受规律的血液透析(tòuxī)。”长沙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治医师雷容介绍,近段时间(duànshíjiān)天气高温、高湿,患者没有严格控制入水量,一直感到双下肢无力,到了做透析这天,已经完全无法下楼,入院时脚肿得像大(dà)馒头一样,被诊断为心衰、糖尿病(tángniàobìng)、高血压,幸亏大哥及时把他送过来接受透析,目前患者病情稳定。
为(wèi)生命“弯腰”和“托举”,带给患者希望和温暖
波哥名叫苏波,今年(nián)(nián)51岁。2003年进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担任救护车驾驶员,2019年调至长沙市中心医院急救站点工作。
在急救岗位工作(gōngzuò)23年来,苏波积极参加院前急救的各类培训和学习(xuéxí),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。2021年作为长沙市中心医院急救站点的参赛队员,他(tā)和队友们一起,获得长沙市院前急救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(yōuyìchéngjì)。
“很(hěn)多次出车,没有电梯,没有多余的等待时间,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,波哥始终冲在最前线(qiánxiàn)!”周作人医生介绍说。
“‘我来背(bèi)!’这是出车时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,医务人员总是躬下(gōngxià)身子熟练地蹲在病人(bìngrén)身前,让病人靠稳在他们的背上……”蔡莹医生说,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背起病人,谁都不说累。
“其实我只是其中的一员,罗海文、杨(yáng)天宏、章家豪、彭奇彪等医生(yīshēng),还有驾驶员刘加良、秦浩、黎宇峰、陈豪等,他们都因长期抬担架、背(bèi)病人引发腰肌劳损、腰椎间盘突出症,但从(cóng)没有人退缩过。”苏波说。
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(yīxuékē)副主任袁锋介绍,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站自(zì)2019年运转以来,由最开始的两台车出诊,增加至目前的6台车,有中心分站、东山急救点(diǎn)、洞井急救点、同升急救点、跳马急救点5个急救站点运行。“他们是一群平凡却闪耀着光(guāng)辉的人,没有豪言壮语却‘背(bèi)’起病人(bìngrén)的安全,托举的是在患者危急时刻出现的那一束充满希望、最温暖的光!”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